首頁|法律知識文章 » 定型化契約是什麼?5 分鐘了解企業與消費者必懂的法律風險與權益

定型化契約是什麼?5 分鐘了解企業與消費者必懂的法律風險與權益

定型化契約是什麼?5 分鐘了解企業與消費者必懂的法律風險與權益

你是企業經營者,想用一份標準契約加快成交流程?還是你是消費者,常在簽約時搞不懂條款是保障還是陷阱?商業交易中常見的定型化契約雖然能提升效率,卻也可能因為簽約時忽略了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導致契約部分或全部無效,甚至衍生法律風險。如何確保你的定型化契約既符合法規,又能有效保障你的權益呢?本文將介紹定型化契約的關鍵要素,幫助企業與消費者避開無效條款,打造合規且有效的定型化契約契約。

(一)定型化契約是什麼?

定型化契約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商業交易中。例如:在訂票、買房、租屋或購車時,企業經營者通常會單方面提供一份預先擬定的契約做為交易的基礎,要求消費者簽名。由於這些契約內容通常是企業制定的,其中可能存在對消費者自身權益不利的條款,進而引發爭議。常見的定型化契約有:

  1. 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
  2. 預售屋定型化契約(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
  3. 租屋定型化契約(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
  4. 中古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

(二)定型化契約特點:

1. 企業單方擬定

企業為方便與不特定多數消費者訂約,事先擬定契約條款,並提供消費者使用,這些條款不包含個別磋商條款(即雙方討論後同意的條款)。

2. 無固定形式

定型化契約限於書面,也可透過電影字幕、張貼公告、網頁宣傳等方式表達,仍屬定型化契約條款範圍。

3. 不一定記載於契約內

定型化契約的條款,原則上應記載於定型化契約中;如果沒有記載於契約中者,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第 13 條規定,應採下列方式,否則並不構成契約的內容:

  • 明示內容:企業必須直接向消費者說明契約條款內容。
  • 公告內容:若不便逐一說明,應以顯著的方式公告,並經由消費者同意。
  • 提供契約書:企業應提供消費者契約正本,但若因契約性質難以提供,則不受此限。

二、定型化契約常見違法風險——企業主必看!

雖然定型化契約對於企業而言十分便利,但仍應符合相關法規,例如《消費者保護法》、《民法》等。特別要注意不得包含對消費者不公平的條款,常見的違法條款包含:單方面免除企業責任、剝奪消費者基本權益、限制消費者提出爭議的權利等等。

 

而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 12 條,企業經營者提供的定型化契約若有不合理條款,法院可能認定其無效。

(一)定型化契約能寫什麼?定型化契約的應記載與不得記載事項

為了預防消費糾紛,行政院制訂了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違反應記載與不得記載事項時:

不得記載而記載:違反部分無效

應記載而未記載:未記載事項仍然會構成契約的內容

行政院目前總共公佈了 85 種不同產業、不同服務、不同類型的定型化契約,每個類型的定型化契約都有各自對應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標準。

Lawsnote DocPie 自動審約服務涵蓋全部 85 種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的審查標準,只要上傳你的定型化契約檔案,DocPie 能即時幫你審核你的契約是否符合對應標準,抓出違反標準的契約漏洞,並提供完整修改建議。

(二)定型化契約條款有疑義怎麼辦?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 11 條第 2 項規定:「定型化契約條款如有疑義時,應為有利於消費者的解釋。」這表示,若條款內容不夠明確,主管機關或法院在解釋時,會採取對消費者有利的方式,這可能使企業面臨較不利的結果。

 

建議企業在起草定型化契約時,應該使用清楚、易理解的語言,並確保條款內容不過度傾向單方利益,以減少後續法律風險。

(三)定型化契約條款 v.s.個別磋商條款,該以哪個為主?

消保法第 15 條規定,定型化契約條款牴觸個別磋商條款之約定者,其牴觸部分無效。

 

個別磋商條款是指雙方經過協議後簽訂的條款,更能夠代表消費者的意思,所以當個別磋商條款與定型化契約條款相互牴觸,且個別磋商條款更有利於消費者時,會以「個別磋商條款」的內容為主,此時定型化契約條款無效!

(四)定型化契約條款違法,代價有多重?

2024 年,單就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的查核,就有 26 個違規案件,合計裁罰新台幣 384 萬元,可見裁罰的金額頗高。

 

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56 條之 1 規定,企業經營者如果違反主管機關公告的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遭主管機關要求改正卻不改正的話,恐面臨新台幣 3 ~ 30 萬元的罰鍰,如果再次被要求而仍不改正的話,罰鍰則可能高達新台幣 5 ~ 50 萬元。

 

定型化契約的條款如果違反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不僅會導致契約條款效力不穩,影響企業的信譽與後續經營,甚至讓企業遭罰,企業擬定契約時務必慎重檢查。

三、定型化契約的權益與陷阱——消費者必知!

(一)定型化契約高風險條款!簽約前請留意!

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經常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未詳細閱讀就簽署定型化契約。然而有些定型化契約條款可能攸關消費者的重大權益,稍有不慎可能會簽署對自己不利的條款。以下提供幾個容易產生消費糾紛但卻經常被忽略的條款,簽約前一定要注意!

1. 你的契約會自動續約嗎?別被自動續約條款坑了!

現在很多線上服務像是串流平台、雲端儲存空間、會員制度等等,幾乎都採用「訂閱制」的模式,它們大多都有自動續約的定型化契約條款只要消費者沒主動取消,契約到期後就會自動扣款續約。

 

原則上法律允許業者在定型化契約中制定自動續約條款,但前提是業者要把條款內容寫清楚,包含契約期間、費用、續約條件跟取消續約方法等。

 

如果消費者發現已經購買的服務在自動續約時突然變貴、服務內容被修改、或是消費者未曾同意自動續約卻被業者自動續約,則有違法疑慮。縱使消費者當初同意簽署自動續約條款,如果自動續約的條件不清楚或續約時的條件跟簽署的內容不一致,該自動續約條款可能被認定為「顯失公平」無效。

2. 行程提前取消,卻沒收全額定金合理嗎?

訂了車、訂了房,結果臨時有事取消,不但沒得退錢,連定金都被全額沒收!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許多平台型服務(如 Uber、Airbnb)都會針對使用者「臨時取消」的情形設有取消政策。以 Uber 為例,乘客若於車輛接單後數分鐘內取消行程,可能會被收取一筆「取消費」,以保障駕駛的時間與成本不被浪費。

依據《小客車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租賃契約中約定「提前解約時扣除定金」原則上為有效,是一種合理的風險分攤手段。只要業者收取定金不超過租金總額之 30%,並依通知時間比例退還,該條款即屬有效。

然而若一律沒收全部定金,則可能違反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構成對消費者不利之不當條款。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第1項,該類條款無效,消費者有權拒絕履行。

四、簽了就不能反悔?消費者簽了定型化契約能主張無效嗎?

一般而言,契約條款內容合法且雙方自願簽署,雙方應依約履行,消費者也不能擅自更改。​然而,若定型化契約條款違反法律強制規定或公共秩序善良風俗,則該條款可能被視為無效。

 

消費者在簽署定型化契約後,若發現定型化契約條款出現以下情況,則有主張無效的可能:

1. 違反強制規定

定型化契約條款違反法律強制規定,該條款無效。例如:為了讓消費者在簽約前有足夠時間了解內容,消保法第 11 條之 1 規定,企業在提供定型化契約時,應給消費者最多 30 天的時間來閱讀定型化契約條款,且企業不能用定型化契約條款要求消費者放棄這個審閱權利,違反時該條款無效。

2. 平等互惠原則

消費者保護法第 11 條明文規定,企業經營者在定型化契約中所用的條款,應本平等互惠的原則。而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第 14 條補充有以下 4 項違反平等互惠原則的標準。

  • 當事人間之給付與對待給付顯不相當者。
  • 消費者應負擔非其所能控制之危險者。
  • 消費者違約時,應負擔顯不相當之賠償責任者。
  • 其他顯有不利於消費者之情形者。

3. 誠信原則

規定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12 條,定型化契約條款如果違反誠信原則,對消費者顯失公平者,無效。而在契約條款有以下情況時,推定其顯失公平:

  • 違反平等互惠原則者。
  • 條款與其所排除不予適用之任意規定之立法意旨顯相矛盾者。
  • 契約之主要權利或義務,因受條款之限制,致契約之目的難以達成者。

4. 小心霸王條款!減輕企業責任、限制消費者權利

為了避免企業透過定型化契約單方面免除自己責任與剝奪消費者權益,依民法第 247 條之 1 ,及消費者保護法第 17 條第 3 項規定,定型化契約不得強迫消費者接受減輕企業責任與放棄自身權利的條款,免除或減輕預定條款的當事人責任,特別是:

  • 免除或減輕企業責任。
  • 加重消費者的義務或責任。
  • 要求消費者放棄某些權利或限制消費者行使權利。
  • 對消費者造成重大不利或顯失公平的條件。

簡單來說,如果一方預先設計的條款包含以上四個條件之一,而造成明顯的不公平,相關條款將被視為無效。

主張定型化契約無效的事由

五、現在就審閱你的定型化契約!讓 AI 契約審閱來確保合規並降低風險!

無論你是企業經營者還是消費者,在擬定與簽署任何定型化契約之前,都應該確保所有內容都合規。Lawsnote DocPie 快速比對 85 種定型化契約,立即發現問題,提供專業修改建議,一次到位!

✅ 企業經營者:你的契約是否違反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我們幫助你快速檢視,避免契約無效,降低法律風險,避免遭罰!

✅ 消費者:你拿到的契約是否有隱藏風險?我們協助你審查內容,揭露不公平條款,確保你的權益不被侵害!

👉 輕鬆上傳,立即審閱!即刻點擊,讓 Lawsnote DocPie 幫你審閱定型化契約:Lawsnote DocPie|契約自動生成 x AI 審閱